top of page

我和钢琴-1

63 岁那年,我终于决定学钢琴了,因为意识到人生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,如果现在不开始,就永远没机会了。

听说 90% 以上的钢琴初学者最初都是热情高涨,却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。虽然我不确定自己能坚持多久,但为了降低成本,我买了一架雅马哈 YDP-16 电子钢琴。它不仅外观和音质接近传统钢琴,还具备实用功能:可调节音量、支持耳机练习,不需要每年校准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这些优点特别有吸引力。

然后我买了一本《成年钢琴入门》。跟着书练习了几个月,觉得可以请老师了。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请老师,是因为我不需要一位钢琴老师来教我学五线谱,像他们教孩子们学钢琴一样。对成年人来说,学习钢琴最大的优势就是理解能力比孩子们强。只要认真看书,掌握五线谱其实并不难。

我报了三个月的钢琴课程,一周一节,共十二节课。我的钢琴老师约莫五十几岁。我没看他的简历,也不在乎他教过多少有成就的学生。我不指望弹肖邦,只要能完整弹出几首简单的曲子,就满足了。第一节课,我们从节拍开始。他打着拍子,我跟着弹。没过几分钟,他就皱眉:“快了, 慢一点。” 又弹了一会儿,他摇头:“慢了,再快一点。” 半小时了,该下课了,我终于弹出了他满意的节奏。

老师让我弹的第一支曲子是《月光》, 当然是简易版的,两页纸,每个音符上方都标着指法。他让我每周只练两行。一周的作业我可以轻松完成: 按照指法,记住音符,从第一音节弹到最后一个音节,没有间断的弹下来, 好像是手指的体操. 练完后,手指酸酸的,对曲子毫无感觉。在这期间,我翻到了《洪湖水浪打浪》的琴谱。没有指法注释,音符排得密密麻麻,可那些旋律一落在琴键上,我的手指忽然有了记忆,想起了小学时唱着这支歌跳皮筋的情景。电影也看过好几遍。我对它太熟悉了!虽然弹得磕磕绊绊,却比《月光》流畅。从此,我每周花五天练《洪湖水》,只在钢琴课前夜突击《月光》。

三个月很快要过去了,我弹完了那两页《月光》曲。老师说“不错”,但补一句:“还可以更好。” 结课那天,他忽然坐到琴前,十指一落,音符像月光下的潮水,在他指间起伏流转。他的眉头舒展,嘴角微扬,整个人陷进旋律之中。我震惊了。太好听了!那是《月光》第一篇从头到尾,根本不是我的简易版。琴声停时,他说:“贝多芬去世快两百年了,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想怎么弹。我们都在弹自己的理解。” 停了一会,他笑着看着我: “弹你理解最深的曲子。”

钢琴课结束了。我没有续课。我知道,即便我跟着老师再学十年,也弹不出他的《月光》。但是我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。那些在血液里流淌了半个世纪的歌,正等着我的手指唤醒。

bottom of page